“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肩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光荣使命,深圳市委鲜明地提出“群众和企业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的范围;办什么事难,就把什么纳入必须解决的范畴”,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全年改革任务“一号工程”,通过系列“硬措施”托底“软实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随着一批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落实执行,企业和市民关心关注的许多重点问题得以解决,营商环境改革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营商环境无价 越来越多企业扎根深圳
“深圳产业链配套齐全,市场示范性和引领性强,市场环境规范透明,大多数股东坚持认为深圳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不愿意离开深圳!”今年3月,国内最大的无线宽带专网运营商北讯集团开始着手办理回迁深圳的业务。
据北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阳介绍,2018年年底,受股市低迷影响,北讯集团面临阶段性资金紧张,战略投资者要求公司迁出深圳。谁知公司刚刚办理完迁出手续,就遭到大部分股东的坚决反对,于是就出现了年底迁出开春又回迁的故事。
企业的迁移情况一直被视作反映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只有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新的比较优势,形成强大的“引力场”,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深圳扎根,与深圳一同成长。
近年来,迁入深圳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其中不乏重量级企业,如顺丰控股、恒大集团、ARM(中国)、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期货有限公司等。
记者从深圳市企业注册局了解到,今年首季度,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9.89万户,工作日日均新增1705户,新登记商事主体总量超过广东省同期的五分之一。其中新登记第三产业企业比重超九成,以传统批发零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及信息传输业为主。
商事主体总量持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的深圳,善于创新勇于先行先试。怎样才能给企业吃下“定心丸”,便利企业创业创新,深圳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并以此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大力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度,实行14个部门“三十证合一”,启动“开办企业一窗通”,推出个体户微信办照、人脸识别自助发照、“深港通-注册易”港资企业服务等措施,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致力于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以“店小二精神”做好“五星级服务”,深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得以持续不减。
深圳产业空间充足,人才有活力和竞争力,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表示,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无价的。金融环境、人才环境、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都是深圳比其他城市更具有优势的地方,也是决定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秒批”“不见面审批”直指“痛点”
优化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抓手。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当前企业和群众吐槽最多的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就是政府的审批流程和办事效率。
作为直接服务企业的窗口单位,记者在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看到,这里率先提出了首席代表服务团、“一对一”全链条精准服务、代办制、容缺审查、流程“减法”、秒审秒批、个性化试点、“亲清政企”群等措施,致力于打造亲商便民的政务服务“旗舰店”和“体验馆”。深圳市率先推出40余项“秒批”、300项“不见面审批”,商事登记“三十证合一”等便捷举措。3月20日,全国首张个体工商户“秒批”营业执照,就在深圳市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发放。深圳市精锐图文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熙钦,成为第一个受益的个体工商户。
今年年初,在深化机构改革过程中,深圳市还专门组建了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让市民和企业充分享受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成果,为企业扎根深圳并发展壮大,营造出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由口号变为现实。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和“难点”,深圳出台了《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四个千亿计划”,推动水电气接入改革,出台的《深圳市工商业用电降成本暂行办法》,实现电力接入零跑动零成本,企业办理用水接入也可以全程网上办理、用气报装“一口受理”……切实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年中,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41条”,为全球客商来深圳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邝兵介绍说,这“41条”聚焦商事登记、食品药品管理、知识产权保护、质量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和信用建设等领域,包括不少首开先河、“新鲜热辣”的重要举措,比如将商事登记时限压缩到不超1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可申请简易注销,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许可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等。深圳市全面推行“深港通-注册易”商事服务,香港、澳门投资者不用“过河”就可以在当地一站式注册深圳企业。
深圳市改革营商环境的诸多举措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让市民办事更加快捷,显现出初步实效:目前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16.5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全市累计企业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企业占商事主体总量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8.2%上升到63.2%;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52.6户,拥有企业159.7户,创业密度高居全国第一。深圳也是目前全国市场主体数唯一突破300万的城市,每千人注册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数,均为全国第一。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和活力。去年深圳市新增常住人口50万,其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28.5万。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持续提升的营商环境也让深圳市赢得了口碑,收获了不少第三方机构的测评肯定。去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的数据,对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共35个大中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价,深圳市跃升为第一名。
今年5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等机构在北京发布《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总量排名前100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深圳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位居前三,仅在上海、北京之后,其中在硬环境指数方面,深圳排名居首。根据“报告”,深圳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质量改善两方面实现了良好平衡,在全国GDP排名前20位城市中,深圳空气质量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深圳一直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深圳的工程实验室、技术专利数量、科研支出等居全国前列,技术创新环境名列第一,技术人员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对标广大市场主体期待,深圳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差距。深圳市将致力于精细化管理,以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力争达到相当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体营商环境排名前30名的水平,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来源:深圳报道
记者:李晓玲
热线
关注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