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走进深圳市福田区建筑装饰设计协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申请入会
深圳市深华云腾文化有限公司
扫一扫
关注我们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分类
观点丨后疫情时代,国际基建市场如何突围?
来源: 时间:2020-10-26 11:02:51


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全球基建市场的基本面已进入衰退期。为更好地面对严峻考验,中国承包商需要降低风险、打造新“硬核”、寻找新出路,结合自身经营特色,从量变到质变,争取高风险低利润,赢得新兴市场的青睐。

  2020年初,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陷入一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世界大战疫”之中。各国纷纷学习中国的抗疫经验,要求居民居家隔离,以降低病毒的感染风险。但此模式也会使整个社会体系被强行按下“暂停键”,迫使人群流动进入停滞状态,不仅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与工作,更是广泛冲击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加速世界经济大萧条来临

  社会体系的停摆给实体经济带来严重打击,并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倘若处理不当,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或将提前爆发,全球将再一次遭遇类似于上个世纪的经济大萧条(1929-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14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至-3%,并称这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即便如此,我们可能依然低估了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打击的严重性。

  本次疫情无疑加剧了金融资产泡沫破裂的风险。因疫情的影响,全球股市剧烈震荡,美股十天内发生四次熔断。美联储率先将利率直接降为零,并承诺购买无限量的政府债券。美国当局也不断“放水”,国会通过两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希望能够尽快解冻经济。但其结果是企业为了避免风险不愿使用这些钱去投资,市场上的资金跌入,“流动性陷阱”,货币刺激政策失效,依旧无法促使实体经济复苏。从实体企业自由现金流的中断,到相关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进而恶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引发债务到资产的螺旋式恶性循坏,最终将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爆发。

  资金的枯竭对于新兴市场更是一场噩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投资者从新兴市场撤资达83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流出。

  然而,不为人知的巨大隐患其实是全球总债务。世界银行在1月8日发布了警示全球债务风险的报告,并指出新的全球债务危机风险已经浮现。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球债务总额增至252.6万亿美元,预计2020年一季度末将超过257万亿美元大关,是全球GDP的322%,创下历史新高。而且我们正好处于本轮债务周期的顶部,其风险可想而知。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经济已经实质性破产,这一切将会对全球基建市场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冰冻的国际基建市场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供应链断裂,货物运输封锁,原材料价格猛涨,国际工程项目投资量巨减,合同额将大幅下跌,海外工程市场出清。即使乐观估计,在2020年下半年疫情减缓的情况下,全球基建市场将逐渐恢复且小规模反弹,但其基本面已进入衰退期,甚至将跌入冰窟。

  基于以下四点,过去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市场上的辉煌或许将成为历史,一去不返。

  首先,当下各国所能采取的有效疫情防控措施就是限制人的流动,这种模式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基建产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目前已有很多项目停工或延迟开工。东道国政府对境外人士采取入境限制措施,办理入境签证和工作许可的难度大增,影响项目的组织和进度。同时,很多东道国政府限制人群聚集,对外籍员工实施更为严格的医学检查等卫生措施。由于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时正好赶上春节,许多项目上的员工(劳工)回国休假,返工入境时将受到限制或被要求隔离,并可能在当地受到不友好待遇。这些无疑增加了承包商的成本以及导致员工身心紧张。新冠疫情下,甲乙双方皆受损伤,所以承包商基于不可抗力的索赔,将会异常艰难。

  其次,新冠疫情不但阻断了各国的交通往来,更是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系统,很多原材料和设备厂家无法及时开工生产,且运输难度加大,造成供应期延长,运输费用增高,甚至有供应商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导致施工单位受到牵连。

  第三,由于各国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疫情防治上,虽然不少国家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但针对的主要是防患金融危机,加强资金流动性,这些预算往往挤占大型基建项目的投入资金,导致很多计划内项目搁浅,甚至包括一些已中标的项目都将延期开工,或停止施工。例如巴林内阁于3月23日批准了价值114亿美元(相当于巴林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9.6%)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对冲新冠疫情可能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四,一旦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首当其冲的便会是投资额巨大、生产过程缓慢、产业链复杂的基建行业,整个产业都将进入冰河时期。2020年下半年,全球基建市场或将集中式爆出大规模政府逾期违约支付的问题,尤其是在那些偿还能力较弱的国家。

  国际业务战略突围

  面对新冠疫情下的国际基建市场现状,我国的国际承包商必须做好应对寒冬到来的准备。

  一、将风险降至最低

  面对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风险,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不乏为一个可行的战略选项。承包商需要提前与东道国业主进行沟通和协调,及时发出《不可抗力通知》,再根据工程合同,提交符合现况的可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采取替代供货方案、组织其他施工单位继续建设工程等措施,将企业的收入损失降至最低。

  EPC合同通常会规定承包商在觉察不可抗力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向业主发出不可抗力通知,否则将失去提出不可抗力的权利。FIDIC银皮书对于提出期间的规定为14日。如果承包商认为新冠疫情对项目执行已经或将要造成影响,应当在合同规定的不可抗力通知期间内,及时向业主发出通知。

  二、打造新“硬核

  从另一角度而言,这次全球疫情的危机对中国或许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下欧美大国自顾不暇,中国或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救命稻草。在全球债务高举,多数国家无力偿还的时候,中国资本将成为世界上的稀缺资源。

  后疫时代海外基建市场将全面洗牌,业务模式也会随之而改变。随着EPC模式下还款风险的逐渐加剧,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将成为承包商开拓基建市场的“硬核武器”。中国承包商的投融资能力成为其在国际基建市场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毕马威预测,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求约为两万亿美元,其中半数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所以,在应对当前基建市场寒冬,以及筹谋疫后发展时,承包商一方面要考虑战略性收缩,降低海外派驻人员比例,另一方面要加大项目操作的前移,做到以投资带动工程、以运营稳固收益。

  三、寻找新出路

  中国承包商在传统基建市场的份额已然见顶,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从区域市场看,基建行业新的增长点在亚洲。未来,东北亚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中亚的“斯坦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拥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中国和亚洲新兴市场依然充满韧性。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空间大,长期向好,正充当着全球经济的“稳定锚”;日本韩国对新冠疫情的控制非常有效,预计疫后经济恢复将较快;东南亚国家受新冠疫情影响相对较弱,也便于疫后恢复。

  从产业角度看,本次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经济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未来物质世界与虚拟世界双向交织,数字经济将大兴于世。相关的新基建产业,例如大数据中心、5G基站、医疗和应急项目,以及智慧城市等前景广阔。

  四、基建救国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我国国际承包商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国家,应采取积极主动的企业引导模式,向东道国政府谏言“基建救国”的方略。承包商应协助东道国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刺激方案”,在传统基建领域(铁路、公路、机场、地铁)和新基建领域(医疗、教育、文体娱乐、科技)发力,同时谋求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辅助东道国做好“扩大内需,复工复产”的筹备工作。

  关于未来的思考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刚显现复苏苗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刚显现复苏苗头的世界经济很可能突然掉头向下,在沉重债务催化下陷入世纪大萧条。疫情使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下一个五年到底想要做什么、能做到什么,以及什么样的业务才是最有价值的业务。新冠疫情势必对我国国际承包商海外业务的规模产生巨大影响,并且对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管理机制进行倒逼。企业需要在十四五开局之前积极做好海外市场的战略新规划,结合自身的经营特色,从量变到质变,做到高利润低风险,贏得新兴市场的青睐。

大疫之后必有大建,有危就有机,承包商面对这次生死存亡的灾难首先要先活下来。未来的市场固然美好,关键是你能否看见近日的太阳。


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
作者:周春蕾,上海龙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刘曜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分享到:
电 话
地 址
深圳市福田区梅华路深华科技工业园1号楼3层307
Copyright (©)  深圳市福田区建筑装饰设计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36612号-1 

分享到:

 
感谢您对亨瑞的建议或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