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来最长的“五一”假期拉下帷幕。
疫情之下,今年的“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表现如何?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5月5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2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3亿元。5月1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虽然今年的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及2019年“五一”假期的1.95亿人次、1176.7亿元。但这一数据是今年清明小长假4325.4万人次的两倍多,且超过部分研究者节前的预测值,此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预测,“五一”期间旅游总人数为0.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65.78亿元。
这意味着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文旅业正在逐步回暖复苏。
今年的“五一”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智慧旅游”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越来越多景区改变其运营模式,主动或被动地接入落地智慧景区系统,尤其是门票预约系统。
“五一”期间,“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上线了“热点区域客流量”新功能,游客可实时查看黄鹤楼、汉口江滩、东湖绿道、楚河汉街等市内14个热门景区、热门商圈的当日客流量,提示各景区饱和度趋势。
云台山景区在景区入口处开通直达单个景点的专线车,由智慧平台分析各景点客流情况后发布指令,调度专线车按指定线路运行,引导游客避开热门景点,实现科学分流;借助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提前预警分析客流趋势,在客流达到预警线时,景区调集公安、交警在高速路口、重点路段启动分流劝返,在达到满员后,关闭前往景区通道。
龙门景区充分利用智慧平台,统筹指挥景区各项管理和游客接待工作。利用“健康码”验码关口前移,减轻检票口压力。同时通过采取无接触服务、优化服务质量、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措施,确保旅游秩序的安全有序。
云南省“一部手机游云南”APP新增“入园预约”功能,游客可在页面中选择景区后,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及完成预约。
丽江玉龙雪山将老收费站的“三扫一测”与门票站的票务检查分开,使游客入园更加有序快捷,避免聚集和拥堵。
昆明市“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旅游度假区”运用大数据和云技术,超过载客量,系统自动停止售票,入园时需出示入园码、云南健康码并通过体温检测。
西双版纳、红河、临沧等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景区电子标识牌、人工指引等方式及时发布景区限流、分流和疫情防控提示。
广西通过“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广西游直通车”微信小程序实时发布景区流量和出行提示,并为游客办理网上预约购票。通过景区信息监控平台,实时查看全区各主要旅游景区的游客动态,当游客量达到最大承载量20%时实行第一次预警,达到26%时第二次预警,达到30%时,停止售票和游客入园(区)。
2、周边游、乡村游成主流
今年的“五一”假期出行,少了出境游和跨省游,少了扎堆玩,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假期游客出游热点。
来自高德的数据显示,北京客流最多的地方是奥林匹克公园、朝阳公园、北京动物园;上海游客去的最多的是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东方明珠;浙江最热门的是杭州西湖;而湖北最热门的是武汉市中心的东湖。
而根据饿了么的相关统计,“五一”的前三天,武汉公园外卖订单是4月同期的4.3倍,增速全国第一。
此外,“五一”期间,乡村游也成为主流之一。
甘肃省文旅厅推出以室外旅游为主的“五一”小长假九大主题旅游产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就近错峰出游,探丝路风情,品陇原乡愁,纳山川灵气,养健康身心。
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狂欢龙虾节”美味食物与精彩节目云集,给广大游客上演了一场完美“食”听盛宴;光山县“百花迎春”暨“盛世芍华”乡村文化旅游节香艳开启。汝州市以陵头镇段子铺村的“窑洞民俗村•王湾”、临汝镇郝寨村的“凉水泉•农乐园”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持续发力。开封市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朱仙古镇、陈留古镇、余店民俗村、大美西姜寨等乡村旅游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观光休闲旅游。
山东省各地则推出赏花、采摘、登山、骑行等一批符合时令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济南推出了绿水青山生态游、快乐泉城亲子游、浪漫田园乡村游、诗意济南文化游等4大主题、60多项文化和旅游休闲活动;潍坊市推出健康养生、研学修习等8个系列52条旅游线路,实现多线路引流、多产品分流、分散式游览,丰富了游客旅游选择,有效分流了热点景区压力。
热线
关注
置顶